您好,欢迎访问天富娱乐注册登录平台!

全国咨询热线

400-888-666

您的位置:天富娱乐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深思电力发展方向 重建电力核心价值

发布时间:2025-10-14 23:30人气:

  2008年初春一场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全国电网造成36740条10kV及以上电力线kV及以上变电站停运, 10kV及以上杆塔倒塌及损坏310321基,其中110-500kV8381基,导致3330多万户、约1.1亿人口停电,给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其范围之大、时间之长、受灾民众之多、基础设施破坏之严重、社会经济损失之巨大,前所未有,也为世界电力工业史所仅见。

  肖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雪灾发生后,他作为电力系统直接参与抢险救灾的一线指挥员,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以及灾后,发表了题为“重建电力核心价值”系列反思文章,在业内外产生强烈反响。

  6月,本报记者赶赴南方电网公司总部所在地广州,带着对“重建电力核心价值”的相关问题采访了肖鹏副总经理,以期揭示“重建电力核心价值”反思文章的实质。

  “重建电力核心价值”系列反思文章洋洋数万言,当记者请肖鹏用一段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他说:“以人为本,重视终端客户的根本利益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主旨。”

  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举世罕见的冰雪灾害给肖鹏内心带来的震撼和痛苦至今难以忘记。雪灾给电网带来的毁灭性打击“绝对不亚于一场战争带来的后果”。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灾后有专家在一些文章中这样形容。肖鹏对记者讲述了赴实地考察,亲眼目睹了电力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被破坏,“世所罕见”雪灾给灾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与一场战争十分相似。

  肖鹏担任副总经理一职之前,在基层主要负责终端客户的维护和服务工作。他坦言:“过去我们在客户界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约用了近10年的时间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客户服务体系。改革开放政企分开,要求企业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以企业自身为中心的价值观,转换为以客户为核心、以市场为驱动的价值观。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转变经营理念,转变运营方式、管理模式,强调优质服务,打造客户服务系统和技术服务平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社会和群众中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和社会效应。”但是,肖鹏所在的电力营销部门苦心经营、曾经呕心沥血的优质服务、营销技术支持系统、95598呼叫系统、营销流程再造等等,在冰灾中却都因主网的瓦解而瓦解、线路的坍塌而坍塌,脆弱的可靠性指标体系也随着系统的崩溃而崩溃。望着雪灾现场的状况,肖鹏心痛异常,当即提笔写下“重建电力核心价值:关于我国电网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他在文中阐述这样一个结论:没有合理的受端系统和坚强的配网作支撑,仅靠营销系统在客户界面的优质服务、技术支持是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和提升供电可靠性的。

  在雪灾中除了电力系统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之外,我国十多个省交通、通讯、铁路等重要设施均陷入瘫痪,而相关部门的反思却未见只字片语。肖鹏第一个提出反思,正是巨大自然灾害的现实促使他去认真思考的结果,这一系列反思文章所体现的现实意义不能不引起业内外有关部门和人士的高度重视。

  读过肖鹏的系列反思文章很容易看出,文章贯穿始终的主线便是以人为本这一思想。而现实情况却是:建国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人民电力为人民”的口号在改革开放之后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少,直至淡忘至今。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央提出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起全社会各方面、各行业的高度重视。而电力工业以人为本的关键是什么?肖鹏对本报记者陈述了自己的理解:“电力工业以人为本的关键就应该牢记人民电力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就应该为人民服务。”可以说,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肖鹏系列反思文章在认识论上提供了先决条件。这样一篇顺应时代发展的文章,能否成为中国电力工业改革的启蒙滥觞,我们拭目以待。

  肖鹏认为,在南方冰雪灾害中所显现出致命的一点就是电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加强电网配网建设以及加大配网资金投入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肖鹏副总经理作了一个设想:“在这次冰灾中,如果电网结构更合理一些、配网再坚强一些、转供能力更强一些,有可靠的电源支撑或保安电源,有完善的应急机制及手段,情况应会好得多。但目前电网结构特别是受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滞后,其中城市配网和农网建设更远远落后于主网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问题,就很难保证供电可靠性。仅靠客户界面的优质服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建设迅速发展,作为现代工业主要能源的电力短缺一度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更多更大规模地建起发电厂解决供电问题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如果说当时没有条件来考虑保护终端用户的利益,那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已经拥有大容量、高产出、高电压等世界领先技术和生产水平,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已经允许充分考虑用户的根本利益,基于此,肖鹏认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拐点”。

  而当记者提到凡是企业就会以追逐利润和效益为根本出发点,这样以客户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否会因为影响企业收益而沦为空谈时,肖鹏副总经理忽然提高了声调说道:“南方电网公司是一家中央直属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除了成本和利益方面的考虑,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效益我们也要考虑!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作为竞争主体追求利益方面依然是国家自然垄断的国企。因为一个供电区域内不可能有两家供电公司,这样是不符合经济和市场运行规律的,形成自然垄断。世界各国的电网都是这样的一种管理模式,而归根结底,这样的企业更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考察我国1990~2007年电力投资情况,电源和电网投资比例分别占总投资的70%和30%,而发达国家一般各占50%。

  重建“以人为本”的电力核心价值与电力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不但不矛盾,而且就企业经营来讲,以客户为中心是现代成熟企业经营活动中努力追求的核心价值。肖鹏说:“你必须为客户着想,因为你的利润是从客户那里来的,只有满足客户的利益你的企业才会实现更大、更好的利润增长,企业也才能够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肖鹏认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后发、输、配、送电缺乏整体规划,造成了产权分割、体制不顺、管理困难等诸多弊病,作为供电安全重要保障的配网建设投资相对于电源和主网投资比例偏低造成了我国电力系统“重发轻供不管用”的长期不良局面,改变这种局面迫在眉睫。

  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电力体制改革也走过了5年,电力工业一直沿着一条传统的运行轨迹和发展模式快速前进。随着国家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肖鹏认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电力发展的过去进行客观的反思,对电力发展的未来进行科学的瞻望。这场冰雪灾害正是引发我们进行这种反思和瞻望的契机。”

  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反思这场灾害,不能不从当代技术价值论的哲学视角来审视现代技术所引发的社会安全与伦理冲突,当规模、效率等作为手段的东西成为了我们追求的主要目的,价值理性被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所掩盖或代替的时候,马克思所说的在社会存在中真正能充当社会历史主体的最基本、最基础的存在主体人的存在被淡忘。而当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这些规模和效率在一定条件下反而变成一种负担。

  基于多年业务一线的丰厚积累和不断思考,尤其是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发展实际和国际社会现实不断进行思辨,肖鹏利用这个契机引发了系列文章中犀利的思考。

  市场经济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客户服务。有一句话现在依然重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主导作用,因为市场敏感地体现客户的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配置条件,市场经济的终极目标都要落脚在客户层面。电力工业,一定要落实在电力消费者层面上,人们的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社会运营者按照市场的规律去形成价值观,即为客户服务。否则,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站不稳脚的。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以业务发展的核心内容必须转化为为终端客户服务为核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点,无疑对其他行业也起到了很好的反思示范,应该引发诸如交通、石油和煤炭等具有垄断色彩的“中央直属国家特大型企业”好好反思一下。

推荐资讯

400-888-666